喀什這十年·水利篇丨治水興水潤澤百姓


治水興水潤澤百姓

——喀什這十年·水利篇

2021年8月17日,被譽為“新疆三峽”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全面建成并順利并網發電。那一天的阿爾塔什,秋高氣爽,峽谷深處,164米高的大壩將奔騰的葉爾羌河攬入懷中,洶涌的河水在此改道,從導流洞向下游而去,徹底改寫了葉爾羌河流域“三年兩澇”的歷史。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有效控制了上游山區洪水,將下游重點防護對象的防洪標準從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可年減少約1000萬人次的防洪投入,使流域內農牧民群眾告別了千年水患和沉重的防洪負擔,同時極大緩解了南疆三地州電力短缺狀況,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是喀什地區水利建設十年來最好的見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喀什地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通過堅持不懈的興修水利,終于縛住蒼龍,變害為利,讓那晶瑩澄澈的冰山雪水,化作滋潤百姓心田的甘泉。

如今的喀什,雖身處大漠邊緣,但一座座水庫波光粼粼、一條條渠道縱橫交錯、一道道河床煥發新姿、一股股清泉流進千家萬戶。有了水的滋養,一處處荒漠披上了綠裝,一塊塊良田更加肥沃,行走在喀什的城鎮鄉村,處處能感受到水利事業快速發展的強勁脈動,品嘗到水利建設結出的累累碩果。

圖片

7月25日,俯瞰莎車縣喀群鄉葉爾羌河喀群引水樞紐(無人機拍攝)。(資料圖片)鄒懿 攝

改水,百姓心中的幸福源泉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飲水問題一直是農村群眾面臨的最直接、最實際的生活問題。千百年來,喀什有數以百萬計的農村群眾和所有南疆人民一樣,“病在水上,窮在水上,盼也在水上”。

伽師縣居民艾克拜爾·尼亞孜對此深有感觸,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他家經歷了澇壩水、井水到自來水的跨越,但是飲用水始終咸澀難咽。那個時候,他曾經惆悵地想,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喝上甜水呢?

圖片

伽師縣古勒魯克鄉古勒魯克村村民阿卜杜熱西提·阿卜來提(左)喜迎第一股甘甜水。(資料圖片)謝龍 攝

2020年5月20日,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甘甜的冰雪融水從上百公里外的蓋孜河經過高標準處理后,沿著1827公里的供水管線,流入沿途的每個村莊、每戶家庭。喝著甜甜的自來水,艾克拜爾·尼亞孜哽咽了。

是啊,為了解決各族群眾有水喝的問題,伽師縣從1995年就開始實施防病改水工程,因沒有可靠的地表水源,只能打深井找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截至2018年,伽師縣共開鑿人飲機井62眼,建設水廠31座,鋪設供水管道4000余公里,雖解決了有水喝的問題,但特殊的地形地貌和頻發的地震災害,個別區域水質不穩定、不達標,百姓們喝的仍然是苦咸水。

2019年2月,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正式立項,水源為距伽師縣城112公里的蓋孜河冰雪融水。項目批復總投資17.49億元,改造內部管網1548公里。

項目的落地實施惠及伽師縣、兵團伽師總場的各族群眾,也使喀什乃至全疆全面實現了人口飲水安全。

然而,令喀什人民難以忘卻的是,為了這項工程順利實施,伽師縣水利局原黨組副書記、局長劉虎在身患肺癌的情況下,不顧病痛,堅守崗位,廢寢忘食的工作,帶領干部全力確保了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如期完成,而他卻因耽誤治療及勞累過度,在項目完工后不久就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故鄉和傾注了一生心血的水利事業。也正是有一群像劉虎一樣無私忘我、一心為民的水利人,喀什水利事業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圖片

村民用上甘甜清冽的自來水。武勇 攝

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同時,黨和政府沒有忘記城鎮居民的飲水安全和提升。

喀什市東湖街道居民再麗萊姆·艾則孜自從2021年5月16日喝上了比從前更加干凈澄澈的自來水后,臉上的笑容更美了:“現在的水好甜??!和我們的生活一樣甜?!?/p>

這是喀什地區為補齊短板,2019年開工建設的“一市兩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結下的碩果。

“一市兩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1.29億元,年平均供水量5926萬立方米,惠及喀什市城鄉、疏勒縣縣城及疏附縣縣城的101.29萬各族群眾,極大地改善了“一市兩縣”城鄉居民的飲水條件和生活質量。

圖片

村民用干凈的自來水洗菜。鄒懿 攝

小小一滴水,窺見大民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地區實施了包含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巴楚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在內的188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一市兩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新建及改造水廠103座,完成管線鋪設及改造20143公里,解決了27個不通自來水村的通水問題,自來水入戶407929戶,十年來累計完成投資66.88億元。

據喀什地區水利局改水辦負責人溫文成介紹,這些飲水工程的實施,不僅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優質飲用水,而且每年還能少開采地下水1億立方米,相當于建設了一座大型水庫。目前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及飲水入戶率達到100%,各族群眾徹底告別了喝苦咸水的歷史。

圖片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資料圖片)丁兆貴 攝

治水,鎖住蒼龍變害為利

喀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河流,是大自然給予喀什最好的恩賜??κ灿?0條河流,但是,這些河流的源頭都位于冰川、高山積雪帶,隨著山區不同季節積雪的融化而枯洪變化明顯。她們養育生命,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也摧毀生命,給愛她的人們留下滿目瘡痍。

興修水利,造福于民,就是喀什尋求與河流和睦共處、趨利避害的有效途徑。

葉城縣依提木孔鄉家住提孜那甫河道旁的百姓至今還記得2010年6月,提孜那甫河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洪水,附近的河堤決口,多個村子田地沖毀,民居倒塌。

為了堵住缺口,鄉干部們帶頭跳進滔滔的河水,手挽手筑起了一道人墻,讓農民順利投下防洪物資。為了把洪水擋住,干部們白天晩上都在河堤上巡査,有的整整三天沒有合一下眼。

圖片

10月24日,航拍莫莫克水利樞紐工程。圖片由自治區水利廳提供

十多年過去了,尤其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后的幾年,葉城全力以赴抓水利建設。2015到2020年,全縣完成防洪投資1.23億元,維修加固防洪堤壩683.2公里,提孜那甫河終于被堅固的堤壩牢牢鎖住。農民壓力一年比一年輕,10年間減少防洪開支1.265億元,加上總投資16.28億元的提孜那甫河莫莫克等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當地群眾終于擺脫了千年水患。

據溫文成介紹,以前,喀什大部分縣市的水利工程為臨時性防護工程,標準低,抗災能力差,每逢汛期,洪水泛濫,沿河農牧民飽受洪災之苦。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把興修水利作為一項維護各民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持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來抓,全面建成了蓋孜河布倫口、克孜河卡拉貝利、葉爾羌河阿爾塔什和下坂地等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這些水利樞紐工程猶如鎖鏈,鎖住了一條條“蒼龍”,化“水患”為“水利”,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下游河道抵御洪水的能力,還最大限度改善了灌區灌溉條件,提高了水資源調控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了流域春旱夏澇的問題,實現了水資源在時空上的優化配置。

圖片

6月8日,葉爾羌河鏨高水電站主電站首臺機組轉子成功吊裝。(資料圖片)韓沁言 攝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興利除害,治水安邦。

十年來,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不僅徹底解決了喀什水患,還為全地區提供了清潔能源,改變了喀什電力短缺狀況,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其中,新疆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2021年建成并網發電后,灌溉面積就達651.47萬畝,年發電量可達22.86億千瓦時。

十年來,除了興建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喀什地區還利用葉爾羌河治理、內陸河治理等資金建設防洪工程73項,新建永久性防洪堤210.93公里,累計建成永久性防洪堤456公里,完成6個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任務,防洪減災預警預報措施逐步完善,全地區主要河流重要防洪工程防洪標準得到較大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明顯增強。今年,喀什再次遇到歷史少有的降雨和雪山融水,但在堅固的堤壩防護下,全地區除了麥蓋提縣抽出少量人力進行防洪外,沒有出現一處險情,人民財產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十年來,喀什地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也推向高潮。

喀什缺水。若有水,處處皆是良田。因此,節水灌溉成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中之重。

十年間,喀什地區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項目129項,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179項,實施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6項,目前渠道防滲長度累計達到1.36萬公里,高效節水面積累計達到39萬畝。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有效提高了灌區水資源利用率,大幅改善了灌區灌溉條件,持續增強了灌區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如今,農民再不用爭水,莊稼也不再會因為缺水而減產減收,喀什糧棉、林果實現了連續十年增收,為喀什經濟社會注入了澎湃活力。

圖片

喀什東城小亞郎濕地公園。武勇 攝

興水,為大美喀什賦能

十年沐風櫛雨,喀什不僅縛住蒼龍,變害為利,更逐步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走出了人水和諧之路,讓家園更美、水資源更活、也讓老百姓更加幸福。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強化河湖長制后,喀什堅持黨政一把手擔任河湖長,解決了一批長期難以解決的河湖保護治理難題,繪出了一幅碧水藍天的美好畫卷。

吐曼河治理一直是喀什的城市之痛,曾經以“臟、臭”聞名。實行河湖長制后,喀什市委、市政府在吐曼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中堅持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河湖長制措施“三位一體”模式,推行黨政同責,領導包段,村干部包片一體化轄區負責制,設地區級河長2人、市級河長2人、鄉鎮級河長22人、村級河長68人,全面實施河道清淤、固體垃圾清理工程,扎實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

圖片

喀什噶爾河喀什地區河段長巡河,了解河流整體情況,排查薄弱點。(資料圖片)

在各級河湖長的監督推動下,喀什市全面摸排吐曼河“四亂”問題30例,逐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專項整治措施,對侵占河道管理范圍的違章建筑全部依法拆除,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整治,及時清零,確保了河流暢通,河岸整潔,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喀什市還根據吐曼河水域范圍和特點,通過產業策劃、景觀重塑、生態修復、功能提升等策略,構建“一核一帶兩組團”旅游功能布局,使吐曼河城區段成為體現生活多元化發展、拉動城區發展、具有自然活力與人文魅力的大型城市生態公園。

圖片

吐曼河畔新貌。武勇 攝

如今的吐曼河,再不是10年前岸邊堆滿生活垃圾的臭水河,而是水清岸綠,景致優美的景觀河。每到黃昏,沿河散步,欣賞喀什夜景成了市民們的習慣,也成了游客們觀光旅游的景點之一。

如今,喀什地區有總河長、副總河長349名,地、縣、鄉、村四級河(湖、庫)長1190名,制定并完善286條河流“一河一檔”“一河一策”;編制審批無人區以外河流44條、湖泊1座,嚴格按照“四區劃分”要求,嚴把涉河建設項目的管理;以保護和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推進喀什地區水污染防治工作,大力開展河湖“清四亂”、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等,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

莎車縣列入河湖整治管理的河流共5條,水庫4座,幾年來,莎車縣、鄉、村三級河長切實履職盡責,持續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實現了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葉爾羌河莎車段也成為喀什地區河湖長示范河。

圖片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葉爾羌河。(資料圖片)徐淋 王華賢 攝

近五年,莎車持續對葉爾羌河進行提升改造,下大力氣打造集生態保護、休閑運動、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沿葉爾羌河風景帶,經過集中清理整治,被侵占的葉爾羌河水域岸線逐步恢復,基本消除了黑臭臟現象,水質明顯提升,吸引了不少游客紛紛前來休閑打卡。

游客易鑫說:“這幾年,葉爾羌河兩岸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交通也便利,節假日我們都愿意到這里游玩?!?/p>

更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實施生態保護系列措施,葉爾羌河周邊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天然林林相明顯好轉,植被覆蓋率明顯提升,水域濕地面積不斷增加,生態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據地區河湖長制辦公室負責人艾爾西丁·阿布都熱合曼介紹,在河湖長制的積極作用下,各縣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重拳治理河湖亂象,嚴格保護水資源,加快修復水生態,大力治理水污染,全地區河湖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

如今的喀什,河宴水清,大地豐饒。放眼新征程,喀什地區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精神為指導,扎實推動新階段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水利大興,而墾事亦盛”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李翔]

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