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守國,就是守家
——走近北疆邊關護邊員群體
■向 勇 樊 超
寫在前面
草原遼闊,長空湛藍,人心赤誠。在祖國北疆漫長的邊防線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穿軍裝,卻肩扛強邊固防的使命;他們不是軍人,卻用生命守護著邊關國界;他們被稱為“流動的哨兵”,邊境線在哪,他們生產作業就在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護邊員。
護邊員在護邊員執勤哨所駐勤站崗。樊 超攝
時代變遷,重塑轉型。如今,護邊員隊伍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的歷程。面對更加多元的邊境新形勢、新情況,不久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和包頭市達茂旗在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邊境轄區管段建立首批護邊員哨所,推動北疆護邊員進入管理、巡邊新階段。
對于北疆邊關的護邊員而言,不論環境如何變遷,他們的愛國信仰不會褪色,衛國情懷始終如一;他們子承父業,接力巡邏在邊境線上,以忠誠和大愛,同心共筑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使命的延續:不僅是家訓更是責任
護邊員阿迪雅的家坐落在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滿都拉鎮的邊境線上?!皾M都拉”漢語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
晨曦微露,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阿迪雅和同為護邊員的兒子阿迪力正在舉行兩個人的升旗儀式。這個習慣,在之前30多年里,都是阿迪雅一個人在堅持;8年前有了兒子的加入,也算是有了傳承,對此阿迪雅十分欣慰。
1981年阿迪雅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戰士。在草原出生、在牧區長大、在邊防參軍,“護邊情懷”早已融入阿迪雅的血脈。
1984年,阿迪雅退伍后,與妻子定居邊境一線,成為義務護邊員,一邊放牧,一邊護邊。
2003年的一個冬夜,騎著摩托車巡邊的阿迪雅發現邊境線上幾束汽車燈光時隱時現。冬季的北疆寒風刺骨,別說晚上,白天都很少有車輛在邊境出現。警覺的阿迪雅一邊向邊防部隊報告情況,一邊關閉摩托車燈,騎車潛入漆黑的草原深處,跟蹤觀察可疑車輛動向。
那一晚,阿迪雅記不清由于關閉車燈騎摩托車摔了多少個跟頭,更顧不得暖一暖已經被凍得發麻的雙腿。他堅持跟蹤報告可疑車輛的行蹤動向,直到邊防部隊應急分隊趕到,成功圍堵可疑車輛。第二天,一起越境偷獵案件告破。
護邊員騎摩托車執勤巡邊。牛文彪攝
38年來,阿迪雅義務巡邊近10萬公里,上報各類邊情信息300余條,協助邊防部隊處置30余起突發邊情。2022年,阿迪雅被評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并被內蒙古自治區表彰為“最美退役軍人”“自治區勞動模范”。
榮譽歸零,薪火相傳?!鞍⒌狭Α睗h語意為“跟上面一樣”,阿迪雅給兒子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夠接過接力棒,守護祖國邊疆,守護鄉親安康。阿迪力從小到大,聽父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守好國界線,不讓界碑移動一毫米?!边@句家訓,阿迪力牢記在心。
2014年底,阿迪力主動放棄上海的工作,回到草原,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護邊員,兩代人的“護邊足跡”迎來跨代重合。
2016年9月,阿迪力騎著摩托車在邊境線巡邊,發現一輛可疑轎車。阿迪力上前盤問,轎車司機謊稱誤入邊境,并向阿迪力詢問去滿都拉口岸的道路。
“一般來說,去滿都拉口岸都走二線國道,不可能誤入邊境?!卑⒌狭λ查g警覺起來,聯想到2003年冬夜父親發現的那次邊情警報。
阿迪力迅速鎮定下來,假意給轎車司機指路??梢绍囕v離開后,他立刻向某邊防連報告情況,并隱蔽跟蹤可疑車輛。連隊應急分隊迅速出動,成功在邊防巡邏路上將可疑車輛堵截。經審問,該司機企圖從滿都拉口岸越境。
當被問及準備護邊多久時,父親阿迪雅毫不猶豫地回應:“這條護邊路,我會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為止?!卑⒌狭t堅定地說:“護邊不僅是家訓更是責任,我們家護邊不能用年頭計算,而是兩代人、三代人直到世世代代?!痹捯粑绰?,父親阿迪雅清澈的眼神中露出欣慰與驕傲。
常青“爬地柏”:父子兩代三地戍邊
在包頭市達茂旗巴音杭蓋嘎查的戈壁草原上,有一種名叫“爬地柏”的常綠針葉樹木。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干旱缺水的戈壁巖縫里,無論嚴寒酷暑,它們總是綠意盎然,為茫茫北疆戈壁增添一抹生機綠意。
巴音杭蓋嘎查護邊員牛先鋒和兩個兒子,三人分別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崗位上戍守邊關,被當地人形象地比作“爬地柏”。
初冬時節,筆者隨包頭軍分區達茂旗人武部政委朱占國來到護邊員牛先鋒的家,推開屋門,一幅貼著全家人照片的中國地圖映入筆者眼簾。
“這兩年和兒子們沒有一起拍過照,但我們卻有別的家庭不一定有的珍貴‘合影’???,這就是我們家的‘全家?!?。中國的版圖像一只雄雞,‘雞’的脊背是我守護的地方;‘雞頭’是大兒子牛歡戍守的地方;‘雞尾’是小兒子牛樂守衛的地方……”剛進家門,牛先鋒便自豪地介紹起這幅特殊“全家?!?。
第二天一大早,牛先鋒的鬧鈴就響了。伴著初升的太陽,牛先鋒穿上護邊員制服、戴上護邊員袖標、跨上望遠鏡、騎上摩托車,開啟了一天的巡邊行程。
“這么早就去巡邊?”
“去跟兩個兒子一起執勤戍邊?!迸O蠕h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與此同時,遠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某邊防連服役的大兒子牛歡也身著巡邏服,踏上一線巡邏路。因時差原因,遠在新疆軍區某部服役的二兒子牛樂正摸黑起床,準備奔赴自己的邊防戰位。
2000年7月,雙胞胎兄弟牛歡和牛樂降生在這個“護邊員之家”,兄弟倆是聽著邊境線上的巡邊故事長大的,感受最深的是父親日復一日巡邊情懷。漸漸的,護邊“火種”在牛歡和牛樂兩兄弟心中越燃越旺。
2018年,大兒子牛歡參軍,主動申請到艱苦邊遠地區服役。獻身國防志愿書上,牛歡這樣寫道:“我生長在北疆草原,從小跟父親一起巡邊,我了解邊疆的一草一木,比同齡人更能適應戍邊的工作和生活……”
2019年,小兒子牛樂報名參軍,來到新疆軍區某部服役。出發前,他對母親說:“爸爸和哥哥是我的榜樣,我也不能差,我要到更艱苦的地方戍邊?!迸匪谛陆妳^某部駐守在雪線以上的邊境線上。那里氧氣稀薄,官兵巡邏途中需要攜帶制氧設備;那里長冬無夏,7月,官兵還穿著棉衣褲。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牛樂始終用“成為像父親和哥哥一樣勇敢優秀的人”的信念鞭策自己,入伍3年連續兩次榮獲“優秀士兵”。
執行完一天的巡邊任務,太陽已落山。牛先鋒回到家中,迫不及待捧起手機,期待著什么。不一會兒牛樂和牛歡發來微信視頻,三位“戰友”在視頻中相談甚歡,訴說著護邊父子兵的家國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視頻中,父子三人商量著,下次一定湊個時間,分別穿著自己的迷彩服,拍一張新的照片,貼在家里的中國地圖旁邊。
高科技裝備“加持”:護邊質效整體躍升
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時常與孤獨、危險和寒冷相伴,這是老一輩護邊員的尋常生活寫照。
“護邊員是戍邊守防的重要力量,是我們的親密戰友,要想辦法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苯衲?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政委崔震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提出建立一批集邊情預警、科技控邊、軍地互通、情報偵搜等功能于一體的護邊員哨所。一方面,為護邊員提供一個巡邊中轉、休息、躲避極端天氣的場所,另一方面,通過定點駐勤、巡邊打卡、要情記錄、固定觀察等方式,實現人力護邊向科技護邊轉型重塑。這一提議得到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和包頭市達茂旗邊委辦的高度重視。
一個月后,內蒙古邊防首批護邊員執勤哨所,在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邊境轄區管段率先“落戶”。筆者在四子王旗查布點位護邊員執勤哨所看到,各類信息化執勤觀察設備、水電暖配套保障設施、吃住用物資器材儲備等一應俱全,不僅填補了傳統人力護邊的盲區死角,更提升了全時域邊情預警的科技護邊質效。
9月的一天,正在哨所駐勤站哨的護邊員李祥勇發現:哨所上空有不明飛行物正從腹地縱深向邊境一線飄落。
“查布點位護邊員執勤哨所報告,在我哨所東南方向上空,發現不明空飄物正在向某界標方向飄落?!崩钕橛乱贿吺褂酶弑锻h鏡跟蹤觀察空飄物動向,一邊用對講通信設備直呼某邊防連值班室。隨后,連隊派遣就近執勤組官兵迅速前出,在李祥勇的跟蹤引導下,成功在距離邊境線不到2公里的地方截落空飄物。原來,一名飛行愛好者乘駕無動力傘,因大風原因無法降落,誤落入邊境地區。
“現在和以前大不一樣,巡邏和生活條件都更好了?!崩钕橛赂锌?,之前騎摩托車巡邊,沒有高倍望遠鏡,無法快速準確識別觀察目標;邊境線上手機也常常沒有信號,無法第一時間報告情況。如今,有了高科技裝備的“加持”,工作起來更加輕松高效。
護邊員在護邊員執勤哨所前展示國旗。王奮偉攝
哨位就是戰位,執勤就是戰斗。筆者沿著護邊員哨所的旋梯拾級而上,幾位護邊員正在觀察哨位警惕地環視著四周,他們的目光執著堅定,這目光里有對邊疆家園的無限憧憬,更有對高高飄揚五星紅旗的深情熱愛……
軍民合力邊關固
■崔 震
國無防不立,邊無民不安。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現代邊??辗澜ㄔO?!蔽覈懙剡吘尘€總長約2.2萬公里,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等特征。護邊員和邊民是我國邊疆地區黨委政府設在邊境一線,協助邊防部隊守邊巡邊護邊、維護邊境地區安全和穩定的群眾性力量。
莫道邊關長且遠,萬里盡是護邊人。護邊員大都是當地居民,長年扎根邊疆,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熟悉當地氣候環境,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是真正的邊境“活地圖”。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護邊員對每寸土地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厚重的家國情懷,所以說護邊員既肩負著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重任,也擔負著一名“邊防戰士”的重擔。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大批治安積極分子被發展成為義務護邊員。自此以后,一代又一代護邊員一邊放牧,一邊巡邊,無怨無悔守護著邊境線上的一草一木?!霸诩揖褪钦旧?,放牧就是巡邏”是護邊員群體的生活常態,他們用“一座氈房就是一個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的實際行動,在祖國綿延的邊境線上織起了一張“疏而不漏”的邊境管控體系網,為邊疆地區的安寧穩定和軍民團結提供了民力支撐。
歷史長河奔涌浩蕩,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創新軍事戰略指導,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新要求。戰爭年代,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仍然需要依靠人民。
如今,護邊員隊伍已走過近半個世紀的歷程,面對邊境新形勢、邊情新情況、邊防新威脅,新時代護邊員更要以變革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與此同時,邊防部隊應不斷加大對護邊員能力素質的培養,圍繞護邊執勤技能、邊防政策法規、邊情情報搜集、醫療救護保障等方面,著力加強對護邊員隊伍的“準軍事化”培訓,不斷增強護邊員對非法越境、走私偷渡、涉槍涉毒、涉恐涉暴等違法犯罪活動線索和邊境異常情況的情報偵搜能力。配套完善護邊員巡邊參勤必要的物資器材,為護邊員履行職能提供有力保障。建立集邊情預警、科技控邊、軍地互通、情報偵搜等功能于一體的護邊員哨所,實現從人力護邊向科技護邊轉變,提升護邊員對防范打擊潛入潛出、分裂破壞、非法出入境以及非法越界生產作業的整體質效,牢牢依靠強大的群眾基礎,著力構筑起新時代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堅固安全穩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