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挪窮窩 展新顏 享幸福
——喀什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紀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持續加強安置區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從憂居到安居,從山溝到城鎮,從種田到上班......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喀什地區16290戶71173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他們挪窮窩、斬窮根,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如何使脫貧人口實現持續小康,喀什地區做足“搬”和“穩”“后半篇”文章,著力解決如何“興”和“富”問題,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由2019年底7356元增加到2021年底13334元,人均增長5978元,增長率81%,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構建起具有喀什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社會治理新格局。
鳥瞰葉城縣阿克塔什鎮。馬甲兵 攝
以黨建引領為抓手
夯實后續扶持發展基礎
喀什地區始終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過程,作為“一把手”工程,統一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成立地縣兩級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專項小組,建立健全喀什地區精準扶貧信息化管理平臺、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快速響應機制,形成“地縣鄉村”四級書記一起抓,部門同向發力,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機制。
地委主要領導親自研究,按照規劃先行、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基礎優先、穩定發展的思路,系統謀劃,長遠布局,研究制定易地扶貧搬遷總體方案、后續扶持實施意見及拆舊復墾、就業幫扶、社區治理、鄉村治理等指導性文件10余份,為喀什地區提前1年完成全疆最大規模的搬遷任務,建成全疆最大的集中安置區,獲評國家2021年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成效明顯地區、高質量推進后續扶持工作提供了組織支撐和政策保障。
群眾在園區穩定就業。
以產業興旺為根本
增添后續扶持發展動力
“每天工作8個小時,收入穩定,下班回家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城縣阿克塔什鎮產業園區制鞋廠工人阿孜姑·努爾麥麥提對工作很滿意。為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阿克塔什鎮建設鄉村生產車間24座、沿街商鋪132間、農副產品交易市場1處、保鮮庫4座、畜牧養殖園區1座、拱棚3000座,解決就業3000余人。星羅棋布的產業設施保障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這樣的場景只是喀什地區做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葉城縣阿克塔什鎮設施農業基地里,村民在管理蔬菜??κ踩襟w記者 陳昭淋 攝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源頭??κ驳貐^堅持就業優先原則,按照地區“10+11”產業總體布局和“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功能定位,立足安置區資源稟賦,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82個農村安置區重點發展現代種植業、設施農業、畜牧業、生態林果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依托工業園區和城鎮建設的14個城鎮安置區,重點發展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組裝等勞動密集型和現代服務業。
產業興、就業穩?!拔以诩议T口的工廠工作快6年了,工資按時發,年終還有獎金。丈夫跑市場做生意,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舒心?!逼渎披悺鞝柊嗍前统h英吾斯塘鄉加格達村首批享受易地扶貧安置政策的村民。2016年實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后,她家第一批搬到巴楚縣幸福園社區,并在社區鄉村生產車間實現了就業。像其曼古麗一樣受益的易地扶貧搬遷農戶在巴楚縣幸福園社區有813戶3428人。
喀什地區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崗位開展“點餐式”“訂單式”培訓,將搬遷群眾全部納入地區公共就業服務管理體系,需要什么培訓什么,“量身定制”,技能優先。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培訓153期受益10800人次。
養殖園區托起百姓幸福夢。
以社會融入為目標
提升安置區社會治理能力
“這樣的宣講我們喜歡聽,啟迪心智、激發感恩?!?月6日,以“文化潤疆”為主題的宣講在莎車縣永安管委會安置區廣場展開,黨員干部創新式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博得群眾陣陣掌聲。
為加快搬遷群眾融入社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縣直單位650余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1915戶搬遷群眾,適時開展各類宣講、文體活動,精心制作宣傳欄、感恩墻等,增強了搬遷群眾對新家園、新環境的融入感、歸屬感、幸福感。
這樣的活動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逢節開展、周末不間斷,延伸“文化潤疆”工程觸角,深入挖掘和有效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和歌舞、影視劇等文藝作品,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在安置區打造一批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示范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文化下鄉、農牧民夜校、周一升國旗等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安置區,常態化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媳”、紅歌比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提倡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黨組織議事規則,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黨群服務中心、農村發展中心職能,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黨建+安置區+村+黨員+群眾”的管理模式,確保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快速、有效、全面落實到底,群眾的困難訴求迅速回應,及時解決。
以人才振興為依托
激發后續扶持發展活力
喀什曾為“三區三州”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人才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振興,不拘一格降人才迫在眉睫。
如何彌補人才短板,喀什地區通過筑根基、引人才、培特色機制,選才聚才,擴展易地扶貧搬遷高質量發展張力。
以基層黨組織換屆為機遇,選派一批政治過硬、經驗豐富、敢于擔當的基層干部進入安置區鄉鎮村“兩委”班子,建立以鎮黨委集中教育為主體、村鎮共同參與、分類培訓的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決策和治理能力。
政府搭建平臺,依托援疆優勢,結合安置區發展需要,引進一批內地院校畢業大學生、醫療和科技人才到安置區工作或掛職,精準選派“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通過傳幫帶推進安置區各項事業發展。定期組織大學生回鄉參加實踐活動,加強在外人才對安置區的雙向了解,激發在外人才的愛鄉之情。
功能齊全的村級衛生室。
充分發揮鄉村人才在經驗和技術上的優勢,在養殖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中發現和挖掘一批懂技術、善經營且有服務家鄉發展意愿的“土專家”“田秀才”,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截至目前,全地區安置區基層治理人才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人數588人、大專以上學歷人數309人;向安置區選派醫生422人、幼兒園教師479人、科技特派員504人次;培育成立勞務合作社18個、建筑施工隊12個,培育泥瓦工、水電工等實用型技能人才4140人,扶持安置區新增“十小店鋪”市場主體2204個。
航拍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什庫爾干鄉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資料圖)
以生態宜居為關鍵
扮靚鄉村人居環境顏值
9月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沙達特·阿里甫正忙著打掃安居房的衛生。這是沙達特一家走出深山在易地扶貧安置點將要度過的第6個中秋節。
沙達特原來的家在馬爾洋鄉,房子是用石頭和泥巴堆砌而成的,打水要到3公里外的河渠,來回得花2個多小時,孩子上學得翻山越嶺,村委會距家200多公里,百姓非必要很少走出大山。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安置點的生活條件和城里沒啥區別,大電網、自來水、夏天有風扇,冬天有電暖氣,孩子出家門進學校。我和老公都是護邊員,每個月每人工資2600元,家里的16畝耕地種植了特色作物,一年的收入少說也有10萬元?!鄙尺_特細述一家人的舒心生活。
莎車縣易地搬遷安置點。(資料圖)
莎車縣永安管委會安置區作為新選址萬人以上安置區,合理布局生產生活區,統籌田、水、路、林、村建設,挖掘鄉村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油莎豆生態農業種植,建設村容干凈、整潔、有序,村美人富的現代化新農村。從生機蓬勃的帕米爾高原到氣象萬千的葉爾羌河兩岸,綠色發展理念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得到生動實踐。
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既要做到百姓口袋鼓,還要實現居住環境顏值高??κ驳貐^統籌做好安置區發展方案與村莊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學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室和水、電、路、網、廣播電視全覆蓋,搬遷群眾就近上學、就醫、就業的搬遷目標。
與此同時,在推進安置區道路、渠道、基本農田等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讓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加強安置區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提高群眾居住質量,著力打造“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經濟發展、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